欢迎访问365bet注册网址网站!手机版 国务院客户端

解放思想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解放思想 >>

汪洋: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 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发布日期:2017-12-22 09:50:32】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浏览次数: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2007年12月25日)

  汪洋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理论创新的热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许多标志性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是首次在广东提出的。上世纪70年代末,南粤大地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迈开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步;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广东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要求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2000年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03年春,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要求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正是有这些正确思想理论的指引,广东改革发展才引领全国风气之先,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当前广东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提出地,要完成中央的重托,更应该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以当年改革开放初期“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努力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上闯出一条新路。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最新理论成果,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和执行者。

  一是,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八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些阶段性特征表明,我们发展已经具备了许多非常有利的条件,但也面临许多挑战。比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问题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是经济问题,实际上也是政治问题。它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30年前,“以阶级斗争为纲”使国民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如果当时不果断地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改革开放,我们的政权就不会巩固,社会主义中国也不会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3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如果不实现科学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难以持续,社会将难以稳定,共同富裕目标也将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观正是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法宝。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而又紧迫。

  二是,把握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针对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这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的根本所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说到底就是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老百姓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好日子。然而,现在有的地方片面追求总量增长,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甚至直接损害劳动者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结果,经济增长速度上去了,但人的收入并未相应增加,有些生活质量反而下降,幸福感反而减少。这些问题再不引起重视、再不下决心解决,不仅不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甚至一些拥护改革发展的人也会变成改革发展的阻力。这是一个关系发展目的、执政能力的大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GDP的增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手段,绝不能成为我们发展的目的。科学发展观针对的就是“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误区。

  三是,把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艰巨性。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但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任务非常艰巨。主要是:不少同志习惯了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方式,要完全扭转过来不容易;过去我们很多的制度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但要形成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也不容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有政策措施作保障,但如何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最后,完善决策,使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也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同时,科学发展观是为人民谋福利的,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之奋斗,而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同样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一届接一届地坚持下去,一届接一届地落实到底,这样才能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近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初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但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排头兵”标准审视自己,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困难和不足。

  一是,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不够全面,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教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2007年全省高校毛入学率为25.6%,低于浙江、江苏5个百分点以上;常住人口每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324人,也低于全国340人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各省市区第22位。医疗卫生保障有待加强,2006年全省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1.6人,仅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外来人口增多,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社会矛盾日趋凸显,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二是,经济总量大,但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产业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掌握不多。IT领域的专利85%来自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2%,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北京、上海、陕西、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

  三是,城乡区域发展有了新的进步,但发展不够协调,发展不平衡状况有待改善。从城乡看,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2.67倍扩大到2006年的3.15倍;从区域看,2006年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人均GDP只有珠三角的1/4;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珠三角占67.0%,而粤东、粤西、粤北分别只占3.1%、3.1%和3.9%。

  四是,资源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但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依然趋紧。全省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32公顷,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0.053公顷的警戒线;全省仍有16.2%的省控断面水质劣于五类,珠三角空气质量下降,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较重,环境安全形势较为严峻;能耗依然较大,单位GDP能耗比美国、日本、英国分别高2.3倍、6.2倍和3.2倍。

  五是,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民生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有待提升。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未能与经济增长水平相同步,2001~200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实际增长分别为3.5%和6.7%,明显低于全省人均GDP增长12.5%的速度,也低于同期全国人均收入增长水平;2006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2%和48.6%,均高于全国及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市。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这些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目前之所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方面是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不够深入,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还不多的反映。如果再不抓紧时间制定对策,解决上述问题,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盼也难以完成。因此,加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度的的确确是当务之急。

  三、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翻开历史画卷,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思想解放同样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1978年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使人们从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把我们从长期闭关自守状态中解放出来。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把人们的思想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将改革开放推向了新的阶段。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每一个巨大的变化,无一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广东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首先必须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深刻分析优势与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状态,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到底需要在哪些方面解放思想,下一步将组织专题学习讨论活动。我在这里先讲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第一,克服自满思想,增强忧患意识。

  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形势越好,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这对我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最近在与省委常委一班人谈心时,大家也都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这个问题。当前提出增强忧患意识不仅不会否定大好形势,而且清醒认识大好形势下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大好形势。中国治国古训就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之说。在这方面,日本民族的优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生存空间不大,其忧患意识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精神之中,因此善于学习、创新和创业,由此造就了由一个国土资源小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并长期保持这一地位的奇迹。而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政府最近斥巨资拍了一部叫做“日本沉没”的电影,说明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多么强烈啊!实际上忧患意识是对历史必然性和事物发展的一种精神内醒,有助于我们辩证看待形势和成绩,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开拓进取的锐气。

  广东从1985年至今,经济总量已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主要经济指标也长期排在前列。面对大好形势,我们有充分理由感到自豪。但是,长期捧着“总量第一”这块“金字招牌”,听惯了别人的赞誉,很容易使我们一些同志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某种优越感,甚至骄傲情绪,缺乏忧患意识,导致不思进取,后果将是极其有害的。斯大林在《论列宁》中说到,“不因胜利而骄傲”是列宁性格中的一个特点,我们也要“不因成功而骄傲”。况且我们的成绩还是初步的,许多方面与兄弟省市比还存在明显不足。比如,从过去10年我省与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沿海省市人均发展水平对比看,我省人均GDP年均增速排在最后一位,人均GDP不仅被江苏超过,而且与浙江的差距不断拉大,由1996年相当于浙江的95.7%下降到2006年的88.9%。再从人口和就业变动情况来分析,这10年间,我省总人口净增1644万人,远远高于江苏的439万、山东的571万和浙江的567万。我省年末就业人员从3641万人增加到5250万人,增加了1609万人,年均增长3.7%,大大高于浙江的1.9%、山东的1.3%、江苏的0.4%和上海的0.4%;我省每新增一个劳动力新创造的GDP是12万元,大大低于江苏的88万元、山东的22万元和浙江的21万元。这说明,兄弟省市用较低的人力投入取得了较高的人均产出。再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看,这10年间我省年均增幅为13.3%,仅高于上海的7.2%,低于浙江的16.7%、江苏的17.8%和山东的21.7%。兄弟省市总体上用工增长慢、投入增长快,这“一慢一快”,加上我省总人口增长远远高于兄弟省市,三重因素叠加,必将使我省继续拉大与他们在人均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又比如,我省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如江浙等省。去年我省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从0到1,数值越大表明差异越大)为0.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67,也高于江苏的0.71、山东的0.67、浙江的0.38。凡此等等,足以告诉我们,推进科学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否则,不但不能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甚至连原有的地位和优势也会丧失。

  第二,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更应该树立世界眼光。

  首先,广东开放程度高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经过近三十年的对外开放,广东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多年来我省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总额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左右。2006年外贸依存度高达160.4%,其中出口依存度达91.9%。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甚至大于国内政策的影响。比如,美国次贷危机、美元汇价下跌、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对我省资产价格波动、出口效益下降、资源能源紧张乃至物价上涨都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不树立世界眼光,就不能预见来自国际的风险,就不能应对经济生活的变化。

  其次,国际竞争形势的新变化,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我国加入WTO时间不长,我们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各种新标准、新规则、新手段层出不穷,在这方面我们还是个“学生”。只有树立世界眼光,甘当学生,当好学生,才能变成“先生”,才能参与竞争规则的制定,抢占更加广阔的市场。我省的中兴通讯公司,从1995年就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经过十几年发展,不仅在一些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他们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也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但像这样的范例在我省仍是屈指可数。

  再次,广东目前的地位和下一步的战略取向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广东在国内是经济发展的“第一世界”,我们的战略取向应当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当今国际产业与科技发展大势,瞄准国际上现代产业的最高水平进行结构调整,这样才能真正抢占现代产业发展的先机。

  广东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洋文化与开放意识浓厚。近代以来,林则徐在广东成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真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是我们广东梅州人黄遵宪。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是珠海香洲人容闳。孙中山先生就是一个具有广阔世界眼光的伟人,他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广东的商人遍布世界,华侨人数为全国之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又是第一个面向世界寻找发展资金的省份,珠海石景山旅游中心就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

  广东拥有一个面向世界的优越地理条件,3300多公里的海岸线使我们少了内陆地区难以克服的外部隔阻,我们的先人、先辈在面向世界、开拓开放上,留给了我们那样多宝贵的经验,给我们打下了这样好的基础,我们没有理由不在用世界眼光谋划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没有理由不为中华民族复兴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广东近现代的历史为广东创下了那样多具有世界眼光的“第一”和“最早”,而我们能为后人创造些什么?这个问题应当严肃地摆在我们面前!树立世界眼光,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克服人们文化心理障碍和局部狭隘视野,冲破计划经济影响的束缚,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去谋划未来发展。

  第三,克服“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处于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那时候发展经济首先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因此,突出“物”、强调“物”,是必要的。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甚至是追求GDP的增长,似乎渐渐地从改善人民生活的手段变为了目的。“见物不见人”的观念成为其典型的思想特征。人们在强调“做大做强”的同时,常常忘记了为什么要做大做强。有些人一谈到发展,首先想到的就是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忽视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忽视了总量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忽视了发展应当注意的民生和社会公平等问题。执行这种片面发展观的结果,很可能是经济总量搞上去了,群众对你的支持下来了。印度人民党在2000年大选中落败,就是个生动的例子。

  在“以人为本”的问题上解放思想,还要求我们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时不仅要看结构怎么调整,产业如何升级,公共服务怎样改善,还要研究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人。弄清他们的数量、素质、结构等一系列问题。以上的许多数据表明,我们的经济总量快速增多,人均水平位次却开始落后;本省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算太高,但常住人口迅速增加;农村劳动力富裕,城市却招工不足;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大,但人均水平却不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控制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这是关系我省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改革创新方面历来是走在别人前头的,许多后来在全国流行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做法都是广东创造的,许多中央出台的政策、制度都是总结了广东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推广的。回想当年,广东能产生经济特区,是广东解放思想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时期,广东还能不能“特”,关键看自己。广东的“特”,从来都是靠广东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如果现在的广东不能“特”,缺少“特”,那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了贫穷给予的压力,没有了外国人的歧视,温饱式小富的生活消磨了改革创新的锐气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当年我们没有资金,就创造了“以什么养什么,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没有技术,就大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发展“三资”企业,用解放思想的智慧和视野,找到了突破发展瓶颈的办法,使广东的发展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今天,我们也遇到了土地制约、技术瓶颈、结构难题、社会冲突等许多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再不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用改革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广东排头兵的位置将难以自保,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小平同志托付的任务将难以完成。广东改革创新的历程表明,只要我们的改革创新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让广东人民生活得更好,就一定是社会主义的,也一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最终也是一定能够得到中央的支持和认同的。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创造这样的制度,能不能干出出色的业绩,能不能用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创新是正确的。而做到这一点,前提就是解放思想!

  总之,广东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以解放思想为“纲”,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快,我们不能躺在原有的成就上酣睡,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

  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近年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继续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一是,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递减的趋势,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明显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前,我省正处于这一历史性的关键阶段,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广东由制造大省向创造大省转变。要像改革开放初期对待资金那样对待自主创新的技术,像对待招商那样招揽人才,在培养重用本地人才、企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引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机构、企业。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重点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这个目标,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如何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现在检验我省能否实现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标准,考验党委、政府能力、水平最重要的依据,不只是要看如何能让珠三角健康发展,而且要看能否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因此,我们要在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尽快走出一条有广东特色的统筹区域发展的新路子。要结合我省实际,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分类指导。要加快编制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发达地区要好中求快,优化产业结构,把一些主要是有利于做大经济总量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在保持“快”的同时注意“好”,要注意不能付出发达地区已付出的不必要代价。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不是施舍,而是责任,是制度的要求。要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在继续优化发展珠三角的同时,尽快形成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局面。

  三是,如何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要的增长是清洁的增长,是保护生态和可持续的增长。尽管近年来我省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清醒看到,在我省总体上仍需加快重化工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上大压小,以优汰劣,扭转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局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任务,仍存在不少困难。我们要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要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有关约束和激励政策,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对不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要求要区别对待,欠发达地区在科学发展上有后发优势,不能重走发达地区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四是,如何加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高、外向型经济比重大是我省最突出的优势。与此同时,如何解决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低端、外向型经济与省内产业和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等“软肋”问题也最为迫切。当前和今后时期,我们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如何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尤为重要。要以全球视野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发展好省内产业与外向型经济,统筹协调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适应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加快建立健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要抢抓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特别是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机遇,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促进省内产业优化发展。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继续办好经济特区和各类经济功能区。

  五是,如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中,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切实把握好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收入水平和保障水平的强烈愿望,改善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健全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职工在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要不断提高公共福利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注重社会发展的规划与研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当然,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解决的问题还不止上述这几方面,我今天只是点点题,希望大家在继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广开思路,积极探索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

  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领导,贵在落实。当前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提供思想保障。明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要以此为契机,组织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省委的工作部署,努力查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有待进一步解放的思想空间,积极探索推进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学习讨论活动要联系各自实际,认真进行对照检查,深入查找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深刻分析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学习兄弟省市、世界各国的经验和做法,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视野,向“对手”学习,向“追兵”学习。要广泛动员干部群众,为我省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言献策。省委宣传部、办公厅等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学习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组织编写相关学习材料。各地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学习讨论活动中去,努力掀起全省思想解放的新高潮。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明年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的主题内容之一,省领导要按分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在充分调研和吸收学习讨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省委将制定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指导性文件。

  二是,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提供考核依据。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才能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可考核的客观标准,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确保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省发展改革、统计等部门要牵头负责指标体系的制定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做好配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科学全面,符合实际,有可操作性,力求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的发展等多方面准确反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指标体系的核算标准还应反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异,体现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一些指标在权重设计上要有所不同,并在实践中进行动态调整。省委组织部要结合该指标体系,抓紧制定各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办法,研究相应奖惩机制和措施,力求考出导向,评出压力,奖出动力。要定期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三是,深化体制改革,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要“破”、“立”结合,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等方面,继续深化投资、财税、价格、户籍制度和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改革。要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互动机制,实现珠三角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产业,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向珠三角转移富余劳动力的双向转移,要制定目标,明确责任,形成机制,加强考核,力求探索出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功经验和路子。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提供纪律保证。

  四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提供组织保证。要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执行力和控制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有效解决市场配置资源带来的盲目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深入基层和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选人用人,考察干部要重点看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与水平、成效与实绩。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抓党建工作的“主业”意识,加强理论武装,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而使党组织真正成为我们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而言之,我们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使广东沿着正确的方向加快发展,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推动广东新一轮的发展。

  同志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汪洋数字说忧患

  ● 从过去10年我省与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沿海省市人均发展水平对比看,我省人均GDP年均增速排在最后一位,人均GDP不仅被江苏超过,而且与浙江的差距不断拉大,由1996年相当于浙江的95.7%下降到2006年的88.9%。

  我省每新增一个劳动力新创造的GDP是12万元,大大低于江苏的88万元、山东的22万元和浙江的21万元。

  ● 2007年全省高校毛入学率为25.6%,低于浙江、江苏5个百分点以上;常住人口每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324人,也低于全国340人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各省市区第22位。

  ● IT领域的专利85%来自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2%,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北京、上海、陕西、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

  ●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2.67倍扩大到2006年的3.15倍;从区域看,2006年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人均GDP只有珠三角的1/4;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珠三角占67.0%,而粤东、粤西、粤北分别只占3.1%、3.1%和3.9%。

  ● 全省可供利用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32公顷,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0.053公顷的警戒线;全省仍有16.2%的省控断面水质劣于五类,珠三角空气质量下降;单位GDP能耗比美国、日本、英国分别高2.3倍、6.2倍和3.2倍。

  ● 2001~200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实际增长分别为3.5%和6.7%,明显低于全省人均GDP增长12.5%的速度,也低于同期全国人均收入增长水平;2006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2%和48.6%,均高于全国及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市。

网站首页|走进夏县|领导介绍|政务信息|信息公开|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党建网|农廉网|政民互动|政策法规